第一百二十一回 枪手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恋上你看书网 www.630shu.cc,最快更新无奈三国最新章节!
刘虞受到刘明得指点,赶紧又仔细得看了一下书上的字迹。这一看之下,刘虞更是大吃一惊了,连忙说道:“汉光贤弟,愚兄观其书上字迹,应该是伯喈先生手书无疑。难道这书是伯喈先生抄录的不成?”
刘明无奈的苦笑一下,同时又怀着一丝的期望,对那刘虞说道:“伯安兄,神目如电,虽不中,也不远矣。如此,伯安兄还不收下吗?”
刘虞显然是对这本书有些恋恋不舍,就冲着他那一脸痛苦的样子,是个人就可以看得出来。可刘虞最终还是把那本书,毅然的放到了刘明得手上,坚决地对刘明说道:“愚兄虽然十分喜爱这本宝书,可更因为如此,愚兄就更不能收了。愚兄自幼读的就是圣贤之书,学的就是圣贤之礼,虽不敢跟先贤并列,可先贤之理念,却是愚兄一心遵循的,正所谓:克己复礼,非礼勿视,非礼勿闻,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好,说得好。这才是我的好兄长。可兄长你再仔细得看看这本书,这本书和咱们平常手写的书籍又有什么不同吗?”刘明非常赞赏地说道。
此时的刘明,那对刘虞的敬仰之情,真是犹如黄河之水,滔滔不绝。以至于把自己当初是如何的和郭嘉、杨军他们订下计策,好用来哄骗刘虞的计划,全都抛掷到了脑后。刘明感慨万千的想着:怪不得平常自己的那些暗部人员,在打探完这个刘虞的消息后,老是夸这个刘虞是如何,如何的清廉爱民,对其品质评价是:虽为上公,然天性节约,敝衣绳履,食无兼肉。而对其政绩则评价为:勤政务实,宽政爱民,劝督农植。并仿我幽州开上谷胡巿之利,通渔阳盐铁之饶的善政,广开集市,使得下辖之百姓,民悦年登,是我朝各州之中,唯一的一个可以和我幽州米粮同价的州县。那青、徐士庶,为避黄巾之难,除了来我幽州最多的之外,归附那刘虞者不下百余万口,这刘虞皆妥善收容,为其安生立业,流民皆忘其迁徙。当时自己还只是对这刘虞稍有好感,认为这个刘虞不过是一个比较好点的官罢了。与这刘虞的交往,更多的是冲着他那宗正的身份。可如今看来,这个刘虞还真是一个言行一致的贤人。如此重宝,换作他人,恐怕早就乐不得的收下了,而就算是有一些人能够不贪外物,再珍贵的东西,也可无动于衷,可那也比不了现在的刘虞呀,这刘虞分明是对此物爱若至宝,可最后却仍能战胜自己的贪念,如此的自律,这可太难能可贵了。
那刘虞在刘明的再次指点之下,又仔细地看了一下这本《三礼注》,这一看之下,刘虞又是大吃一惊,只见那笔势,笔画虽然都是出自伯喈先生之手,可这书上的字迹,却不象是手写的,反倒是想拓印上去的一样。刘虞看到这里,不由得有些暗自称奇,面向刘明问道:“汉光贤弟,这宝书之字,应是出自伯喈先生的手迹无疑,可愚兄细看之下,又觉得这些字迹不象是手写的,反倒象是拓印而成,这又是何道理?难道这其中还有什么玄妙不成?”
刘虞这回终于搔到了刘明的痒处,刘明得意地对刘虞说道:“伯安兄,这回您可说对了。这才是小弟要与您分享的天大的喜讯。此书不是手写,而是印刷而成,一次排版之后,可以印刷成千上万之册,今后这任何书籍,都可以如此的印制而成,如此一来,我华夏的所有书籍,都可以轻易的广传天下,育化世人,并且这样下去,我华夏的文化可以更好的长久流传下去了,这难道不是一喜吗?”
刘虞听了刘明的话,站起身形,恭恭敬敬的给刘明深施了一礼。慌得刘明连忙回礼道:“伯安兄,这是何故?小弟万万当不起的。”
刘虞正色对刘明言道:“汉光贤弟,你当得起的。原本你造出纸张,就已经是对我儒教的传承贡献不小,现在你又研得此术,更是使我族之文化,千古流传。我这是替天下人谢你的。贤弟这可是天大的功劳,恩济天下。”
刘虞的一番话,说得刘明都有些不好意思了,刘明连忙转会话题说道:“伯安兄如此抬爱,小弟愧不敢当。不过,小弟的这个印刷之术,是不是比刚才伯安兄,想要询问的,稍微重要一些呢?”
刘虞哈哈笑着说道:“当然是这个印刷之术重要了。那贤弟所立的新法,新司,只要有误,咱们可以随时更改,撤换,而贤弟的这个印刷之术,功在千秋,这二者如何可以比的。不过!”说到这里,刘虞的容颜又是一正的说道:“虽然汉光贤弟你创立印刷之术有功,可愚兄身为宗正,如若你真的乱了祖宗的规矩,愚兄就有责任,责令贤弟改正过来。”
刘明一看,得了,白忙活了。不过这也在自己和郭嘉得意料之中,自己一上手对刘虞的问题,避而不答,为的就是减弱一下刘虞的气焰和决心,而献宝就是为了动摇刘虞的心志,虽然刘虞经住了宝物的诱惑,可看刘虞现在的表现,显现自己的目的也已经达到了。
于是,刘明就借刘虞心神欢畅之际,对刘虞发动了自己蓄谋已久的攻势。
“伯安兄,你我交往经年,你看我这里治下的民风如何?百姓的安居又如何?”刘明不动声色的给刘虞下了第一个套。
刘虞此时对那印刷之术的喜悦之情还没有过去,而且这幽州百姓的富饶,又早就是自己仿效的目标。当下不加思索的答道:“贤弟治下之民,民风淳朴,民间富饶,贤弟的为政之道,早就是愚兄效仿之目标。当然是好的了。”
“那伯安兄崇尚郑学,又是所为何来?”刘明还是不动声色的又给刘虞下了一个套。。
刘虞大是奇怪,今天这个汉光贤弟是怎么了?怎么前言不搭后语,我崇尚郑学,又跟他的治理百姓有什么关系,怎么老跳着问呢?可刘明所问的郑学,又正好搔到了刘虞的痒处,刘虞还是高兴的回答道:“愚兄崇尚郑学,乃是因为那康成公从来不是墨守成规,勇于研发经义,一扫今古两家经义学说之弊端,还真理卓见于世人。”
“着呀。康成公能如此的推陈出新,勇于研究真理。那我们身为朝廷之重臣,身系天下利民之安乐。我们又如何能墨守成规,不以百姓的安乐为己任呢?”刘明不待刘虞发话,接着又说道:“前朝之始皇帝,虽有千般不是,万般暴政,可他废除陈规,统一天下,使我华夏一族得以不再割据一方,统一度量衡,使得我族人民互通有无,方便无比。这也是他的善政。而我高祖,更是在推翻暴秦之后,另立新法,使萧何订《九律》,宽政爱民。故此,法之求变,以安民为主。如今,你我为官,所痛恨者为何?所忧虑者又为何?你我重臣,还不是痛恨那些宦官外戚,把持朝政,奸佞小人,混乱圣听。忧虑者无外乎自己也被奸佞所蒙骗,不体民情,不解民风,错施民政吗?如今小弟,得蒙圣上宠爱,赐我开府立帐之权,小弟虽不能一扫满朝的奸佞,可小弟难道还不能一扫我治下的贪官污吏吗?难道小弟就不能还我治下之民的一片青天吗?而小弟又为了防范错判忠良,或是受那小人蒙蔽,特设立了民情属这又有何不可?至于小弟未曾先向朝廷启奏,就在自己的治下先行其事,那也是小弟有所顾虑。小弟一是怕,此政触及了朝中的那些大小贪官污吏的利益,必会有奸佞向圣上,进献谗言。二是怕,此政有什么不完善的地方,冒然推及,祸乱苍生。故此才借圣上赐我的开府立帐之权,在我治下的幽州,暂行此政,以我幽州作为试点,以观其效罢了。”
刘明堂堂的一番话,把刘虞都说傻了。刘虞仔细的回味了半天,越想就越觉得刘明说的有理。半晌之后,刘虞深思熟虑之后,对刘明言道:“汉光贤弟,你治世之才,爱民之心,愚兄万万不如矣。然,愚兄虽不才,可也知见贤思齐之理,贤弟之善举,愚兄也愿共仿之。贤弟你可把你的新法,新司之理,与愚兄细细道来,在愚兄回到冀州之后,也照行不误,好以你我为表范,醒天下之世人。如有宵小胆敢污言秽语,以乱圣听。愚兄定以我族宗正之身份,惩戒之。”
刘明听了大喜,没想到又找到了一个支持者,当下刘明就把自己在幽州整风以来的各项得失,好好的跟刘虞絮叨了一下,而刘虞也听得是大点其头,而刘虞尤其认可的,就是那经蔡邕等人把刘明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改良成的忏悔式的一日三醒其身。刘虞觉得这个三醒其身太符合儒家的经义了,非如此,不能使自己自律其身,连自己也应以此办理,得以进行自我提升。
而刘明此时对刘虞会有如此见解,早就没什么看法了。现在连刘明自己也认为,可能这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本意就是如此。只是自己一直没闹懂罢了。
这一谈,就谈到了半夜,那刘虞在问明各项之后,那真是心满意足。可这时,刘虞灵机一动的说道:“汉光贤弟,你这整风之道,其实也应该刊定成书,教晓世人。如此,就算是这整风之道,有些什么不到之处,也可有高人、贤者帮着咱们指点出来。而且各地的民众,也可更加知晓这些新政的好处。汉光贤弟,你看如此可好?”
刘明一愣,没想到刘虞竟然会劝自己出书。连忙谦逊的说道:“不可,不可。小弟文理粗糙,不识经义,如何可以立书著传,那不是贻笑大方吗?”
刘虞拈须笑道:“汉光贤弟多虑了。你属下的家臣之中,名家大儒甚多,那伯喈先生,幼安郡守,那一个不是经义皆通之士,贤弟的道理即成,思想已立,贤弟完全可以让这些大儒们来替你润色其书吗?”
刘虞的话语,好似点亮了刘明心中的明灯,刘明勃然心动,这立书著传,那可是名传千古的好事,这可不象那些现代的娱乐小说,速食文学,这个可是影响后人的思想学说,意义深远呀,可自己要是让蔡邕,管宁他们替自己写,那自己不是就象那些现代的作家写书找枪手一样了吗。这样好吗?可刘明转念又一想,这又什么不好的,现代人都能干的事,更没人管得了的事。怎么自己到了古代,也没人管了,反倒干不了了?而且这立书之后,只要自己不说,自己的那些属下是更不会说的了,在没外人知道的情况下。那千秋之后,谁又知道自己是找人代写的。尤其是自己和那些现代的作家更是有着本质上的不同,那些作家是自己在成名之后,找无名的后辈代写,欺骗读者,而自己则是无名之辈找成名的大儒,立书著传,点化众生。让那些人羡慕自己去。
刘虞虽没听到刘明的这些心里话,可只见那刘明嘴角间的笑意,就知道刘明肯定是认同了自己的观点。当下又询问了一下刘明说道:“汉光贤弟,你认为愚兄之见,然否?”
刘明这回可赶忙的答道:“为百姓造福,小弟万死不辞。伯安兄指点的小弟太是了。小弟深感伯安兄之恩。”
刘虞笑着说道:“这没什么,汉光贤弟只是为善不欲人知惯了。一时没想到罢了。”刘虞刚说完,忽然又想起一事,说道:“汉光贤弟,既然你那印刷之术,可以轻易的印制书籍,愚兄那里还有一些陋作,以及一些京师之中同僚的文章,汉光贤弟是不是也能帮着刊印一下,好使其传阅天下。”
。
刘虞受到刘明得指点,赶紧又仔细得看了一下书上的字迹。这一看之下,刘虞更是大吃一惊了,连忙说道:“汉光贤弟,愚兄观其书上字迹,应该是伯喈先生手书无疑。难道这书是伯喈先生抄录的不成?”
刘明无奈的苦笑一下,同时又怀着一丝的期望,对那刘虞说道:“伯安兄,神目如电,虽不中,也不远矣。如此,伯安兄还不收下吗?”
刘虞显然是对这本书有些恋恋不舍,就冲着他那一脸痛苦的样子,是个人就可以看得出来。可刘虞最终还是把那本书,毅然的放到了刘明得手上,坚决地对刘明说道:“愚兄虽然十分喜爱这本宝书,可更因为如此,愚兄就更不能收了。愚兄自幼读的就是圣贤之书,学的就是圣贤之礼,虽不敢跟先贤并列,可先贤之理念,却是愚兄一心遵循的,正所谓:克己复礼,非礼勿视,非礼勿闻,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好,说得好。这才是我的好兄长。可兄长你再仔细得看看这本书,这本书和咱们平常手写的书籍又有什么不同吗?”刘明非常赞赏地说道。
此时的刘明,那对刘虞的敬仰之情,真是犹如黄河之水,滔滔不绝。以至于把自己当初是如何的和郭嘉、杨军他们订下计策,好用来哄骗刘虞的计划,全都抛掷到了脑后。刘明感慨万千的想着:怪不得平常自己的那些暗部人员,在打探完这个刘虞的消息后,老是夸这个刘虞是如何,如何的清廉爱民,对其品质评价是:虽为上公,然天性节约,敝衣绳履,食无兼肉。而对其政绩则评价为:勤政务实,宽政爱民,劝督农植。并仿我幽州开上谷胡巿之利,通渔阳盐铁之饶的善政,广开集市,使得下辖之百姓,民悦年登,是我朝各州之中,唯一的一个可以和我幽州米粮同价的州县。那青、徐士庶,为避黄巾之难,除了来我幽州最多的之外,归附那刘虞者不下百余万口,这刘虞皆妥善收容,为其安生立业,流民皆忘其迁徙。当时自己还只是对这刘虞稍有好感,认为这个刘虞不过是一个比较好点的官罢了。与这刘虞的交往,更多的是冲着他那宗正的身份。可如今看来,这个刘虞还真是一个言行一致的贤人。如此重宝,换作他人,恐怕早就乐不得的收下了,而就算是有一些人能够不贪外物,再珍贵的东西,也可无动于衷,可那也比不了现在的刘虞呀,这刘虞分明是对此物爱若至宝,可最后却仍能战胜自己的贪念,如此的自律,这可太难能可贵了。
那刘虞在刘明的再次指点之下,又仔细地看了一下这本《三礼注》,这一看之下,刘虞又是大吃一惊,只见那笔势,笔画虽然都是出自伯喈先生之手,可这书上的字迹,却不象是手写的,反倒是想拓印上去的一样。刘虞看到这里,不由得有些暗自称奇,面向刘明问道:“汉光贤弟,这宝书之字,应是出自伯喈先生的手迹无疑,可愚兄细看之下,又觉得这些字迹不象是手写的,反倒象是拓印而成,这又是何道理?难道这其中还有什么玄妙不成?”
刘虞这回终于搔到了刘明的痒处,刘明得意地对刘虞说道:“伯安兄,这回您可说对了。这才是小弟要与您分享的天大的喜讯。此书不是手写,而是印刷而成,一次排版之后,可以印刷成千上万之册,今后这任何书籍,都可以如此的印制而成,如此一来,我华夏的所有书籍,都可以轻易的广传天下,育化世人,并且这样下去,我华夏的文化可以更好的长久流传下去了,这难道不是一喜吗?”
刘虞听了刘明的话,站起身形,恭恭敬敬的给刘明深施了一礼。慌得刘明连忙回礼道:“伯安兄,这是何故?小弟万万当不起的。”
刘虞正色对刘明言道:“汉光贤弟,你当得起的。原本你造出纸张,就已经是对我儒教的传承贡献不小,现在你又研得此术,更是使我族之文化,千古流传。我这是替天下人谢你的。贤弟这可是天大的功劳,恩济天下。”
刘虞的一番话,说得刘明都有些不好意思了,刘明连忙转会话题说道:“伯安兄如此抬爱,小弟愧不敢当。不过,小弟的这个印刷之术,是不是比刚才伯安兄,想要询问的,稍微重要一些呢?”
刘虞哈哈笑着说道:“当然是这个印刷之术重要了。那贤弟所立的新法,新司,只要有误,咱们可以随时更改,撤换,而贤弟的这个印刷之术,功在千秋,这二者如何可以比的。不过!”说到这里,刘虞的容颜又是一正的说道:“虽然汉光贤弟你创立印刷之术有功,可愚兄身为宗正,如若你真的乱了祖宗的规矩,愚兄就有责任,责令贤弟改正过来。”
刘明一看,得了,白忙活了。不过这也在自己和郭嘉得意料之中,自己一上手对刘虞的问题,避而不答,为的就是减弱一下刘虞的气焰和决心,而献宝就是为了动摇刘虞的心志,虽然刘虞经住了宝物的诱惑,可看刘虞现在的表现,显现自己的目的也已经达到了。
于是,刘明就借刘虞心神欢畅之际,对刘虞发动了自己蓄谋已久的攻势。
“伯安兄,你我交往经年,你看我这里治下的民风如何?百姓的安居又如何?”刘明不动声色的给刘虞下了第一个套。
刘虞此时对那印刷之术的喜悦之情还没有过去,而且这幽州百姓的富饶,又早就是自己仿效的目标。当下不加思索的答道:“贤弟治下之民,民风淳朴,民间富饶,贤弟的为政之道,早就是愚兄效仿之目标。当然是好的了。”
“那伯安兄崇尚郑学,又是所为何来?”刘明还是不动声色的又给刘虞下了一个套。。
刘虞大是奇怪,今天这个汉光贤弟是怎么了?怎么前言不搭后语,我崇尚郑学,又跟他的治理百姓有什么关系,怎么老跳着问呢?可刘明所问的郑学,又正好搔到了刘虞的痒处,刘虞还是高兴的回答道:“愚兄崇尚郑学,乃是因为那康成公从来不是墨守成规,勇于研发经义,一扫今古两家经义学说之弊端,还真理卓见于世人。”
“着呀。康成公能如此的推陈出新,勇于研究真理。那我们身为朝廷之重臣,身系天下利民之安乐。我们又如何能墨守成规,不以百姓的安乐为己任呢?”刘明不待刘虞发话,接着又说道:“前朝之始皇帝,虽有千般不是,万般暴政,可他废除陈规,统一天下,使我华夏一族得以不再割据一方,统一度量衡,使得我族人民互通有无,方便无比。这也是他的善政。而我高祖,更是在推翻暴秦之后,另立新法,使萧何订《九律》,宽政爱民。故此,法之求变,以安民为主。如今,你我为官,所痛恨者为何?所忧虑者又为何?你我重臣,还不是痛恨那些宦官外戚,把持朝政,奸佞小人,混乱圣听。忧虑者无外乎自己也被奸佞所蒙骗,不体民情,不解民风,错施民政吗?如今小弟,得蒙圣上宠爱,赐我开府立帐之权,小弟虽不能一扫满朝的奸佞,可小弟难道还不能一扫我治下的贪官污吏吗?难道小弟就不能还我治下之民的一片青天吗?而小弟又为了防范错判忠良,或是受那小人蒙蔽,特设立了民情属这又有何不可?至于小弟未曾先向朝廷启奏,就在自己的治下先行其事,那也是小弟有所顾虑。小弟一是怕,此政触及了朝中的那些大小贪官污吏的利益,必会有奸佞向圣上,进献谗言。二是怕,此政有什么不完善的地方,冒然推及,祸乱苍生。故此才借圣上赐我的开府立帐之权,在我治下的幽州,暂行此政,以我幽州作为试点,以观其效罢了。”
刘明堂堂的一番话,把刘虞都说傻了。刘虞仔细的回味了半天,越想就越觉得刘明说的有理。半晌之后,刘虞深思熟虑之后,对刘明言道:“汉光贤弟,你治世之才,爱民之心,愚兄万万不如矣。然,愚兄虽不才,可也知见贤思齐之理,贤弟之善举,愚兄也愿共仿之。贤弟你可把你的新法,新司之理,与愚兄细细道来,在愚兄回到冀州之后,也照行不误,好以你我为表范,醒天下之世人。如有宵小胆敢污言秽语,以乱圣听。愚兄定以我族宗正之身份,惩戒之。”
刘明听了大喜,没想到又找到了一个支持者,当下刘明就把自己在幽州整风以来的各项得失,好好的跟刘虞絮叨了一下,而刘虞也听得是大点其头,而刘虞尤其认可的,就是那经蔡邕等人把刘明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改良成的忏悔式的一日三醒其身。刘虞觉得这个三醒其身太符合儒家的经义了,非如此,不能使自己自律其身,连自己也应以此办理,得以进行自我提升。
而刘明此时对刘虞会有如此见解,早就没什么看法了。现在连刘明自己也认为,可能这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本意就是如此。只是自己一直没闹懂罢了。
这一谈,就谈到了半夜,那刘虞在问明各项之后,那真是心满意足。可这时,刘虞灵机一动的说道:“汉光贤弟,你这整风之道,其实也应该刊定成书,教晓世人。如此,就算是这整风之道,有些什么不到之处,也可有高人、贤者帮着咱们指点出来。而且各地的民众,也可更加知晓这些新政的好处。汉光贤弟,你看如此可好?”
刘明一愣,没想到刘虞竟然会劝自己出书。连忙谦逊的说道:“不可,不可。小弟文理粗糙,不识经义,如何可以立书著传,那不是贻笑大方吗?”
刘虞拈须笑道:“汉光贤弟多虑了。你属下的家臣之中,名家大儒甚多,那伯喈先生,幼安郡守,那一个不是经义皆通之士,贤弟的道理即成,思想已立,贤弟完全可以让这些大儒们来替你润色其书吗?”
刘虞的话语,好似点亮了刘明心中的明灯,刘明勃然心动,这立书著传,那可是名传千古的好事,这可不象那些现代的娱乐小说,速食文学,这个可是影响后人的思想学说,意义深远呀,可自己要是让蔡邕,管宁他们替自己写,那自己不是就象那些现代的作家写书找枪手一样了吗。这样好吗?可刘明转念又一想,这又什么不好的,现代人都能干的事,更没人管得了的事。怎么自己到了古代,也没人管了,反倒干不了了?而且这立书之后,只要自己不说,自己的那些属下是更不会说的了,在没外人知道的情况下。那千秋之后,谁又知道自己是找人代写的。尤其是自己和那些现代的作家更是有着本质上的不同,那些作家是自己在成名之后,找无名的后辈代写,欺骗读者,而自己则是无名之辈找成名的大儒,立书著传,点化众生。让那些人羡慕自己去。
刘虞虽没听到刘明的这些心里话,可只见那刘明嘴角间的笑意,就知道刘明肯定是认同了自己的观点。当下又询问了一下刘明说道:“汉光贤弟,你认为愚兄之见,然否?”
刘明这回可赶忙的答道:“为百姓造福,小弟万死不辞。伯安兄指点的小弟太是了。小弟深感伯安兄之恩。”
刘虞笑着说道:“这没什么,汉光贤弟只是为善不欲人知惯了。一时没想到罢了。”刘虞刚说完,忽然又想起一事,说道:“汉光贤弟,既然你那印刷之术,可以轻易的印制书籍,愚兄那里还有一些陋作,以及一些京师之中同僚的文章,汉光贤弟是不是也能帮着刊印一下,好使其传阅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