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蜀中土皇帝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恋上你看书网 www.630shu.cc,最快更新三国之江山美色最新章节!
曹操依言,于是便命夏侯敦引五千骑兵。飞快往江陵去,待夏侯敦正好抵达江陵,周瑜已至,站在城楼上笑道:“江陵已为吾取,叫曹贼亲自来取若何?”
夏侯敦大怒,在城下溺战,只是城上江东军并不迎战,夏侯敦要攻城,众将纷纷劝止道:“将军,我军乃是骑兵,又无攻城器械,远来疲惫,如何能攻城,不若暂避,请主公决断。”
夏侯敦只好引着五千骑兵而去。
此后,孙策截断水路,又取荆南四郡,周瑜对孙策道:“曹军必不愿甘休,若此时南下,江陵难保,不如派一使者前去蜀中。与刘璋结好?”
孙策的军马其实并不多,如今一下子占了半个荆州,急需要消化时间,因此派鲁肃去成都,与刘璋交好。
却说曹操知道江东军占了江陵、荆南,不由苦笑,整个荆州人口最多的便是襄樊,其次是江陵,再其次便是宛城各地,荆南人口最少,但是自己千般算计,不成想竟便宜了孙策,哪里还忍得住这口气,乃召别驾程昱道:“仲德,吾欲南下攻孙策,以解心头之恨,只是怕刘璋出川,你可为使者,前去蜀中结好刘璋吗?”。
曹操亦是个聪明人,心知此时荆州之争尚有一处势力在虎视眈眈,若是孙策结好刘璋,双方相互呼应,曹操南下,也恐后方着火,因此,稳住刘璋才是正道。
程昱乃是东阿人,在黄巾起事时。东阿县县丞王度起而应之,更烧掉县中的仓库。县令逾城逃走,吏民负老携幼向东逃到渠丘山。此时尚在故乡的程昱命人去侦视王度,发现王度等人得空城不能固守,于是出城西五六里外止屯。程昱于是向县中大户薛房等人说:“如今王度等得到城郭也不能屯居,其势可以测知。他不过想趁机虏掠财物,并没有坚甲利兵以盈攻守之志。我们为何不相继回城守之?而且城高郭厚,又多谷米,如今若果还城找寻县令,共同坚守,王度必不能久待下去,那时向他攻击,王度便可破了。”
薛房等以为然。吏民却不肯相从,程昱只得无奈地说:“愚民不可共计大事。”于是密遣数骑在东山上高举旗幡,令薛房等人望见,然后大呼“贼兵已经攻至!”,便下山取城,吏民见势便跟随同去,终于找到县令,一共守城。后来王度等人来攻城,不能攻破。正欲退走。此时程昱率吏民开城门追击,王度败走。东阿由此得全。
程昱自此声名鹊起,兖州刺史刘岱辟召程昱为用,程昱不应命出任。当时刘岱与袁绍、公孙瓒和亲,袁绍令妻子居于刘岱处,公孙瓒亦遣从事范方带兵助刘岱守地。后来袁绍与公孙瓒不和。公孙瓒击破袁绍军,于是遣使向刘岱说要收取袁绍的妻子,令刘岱遣上,并与袁绍绝交。公孙瓒又向范方下令:“若刘岱不遣上袁绍家小,便领兵回来。待我定了袁绍,就攻打刘岱。”刘岱连日不能决议,别驾王彧向刘岱说:“程昱有谋略,能断大事。”
刘岱于是召见程昱问计,程昱说:“如果放弃袁绍这个近援而求于公孙瓒为远助,这等于求人于越地以拯救受溺的儿童一样。而且,公孙瓒亦非袁绍之敌,如今虽稍胜袁绍军队,但最终必为袁绍所擒。如果取其一朝一夕之势而不思虑长远的计划,将军您必败无疑。”…。
刘岱听从其计。于是范方领其兵归去,兵尚未至而公孙瓒已大为袁绍所破。刘岱表奏程昱为骑都尉,程昱却以身疾请辞。
后来刘岱为黄巾所杀。曹操兵临兖州,辟召程昱,程昱一口答应。程昱将行之时,他的乡人十分疑惑,说他:“怎么你前后的行为相背如此?!”程昱却只笑而不应。程昱初至之时,曹操便跟他谈论大事,十分高兴,以程昱为寿张令。曹操征徐州时,令程昱与荀彧留守鄄城。那时张邈等军作叛。迎吕布入兖,四周郡县响应,唯有鄄城、范县、东阿不动。有吕布军的降兵,指陈宫欲带兵取东阿,又使泛嶷取范县,吏民皆十分恐惧。荀彧谓程昱道:“如今兖州作反,唯有此三城得以保全。陈宫等以重兵临城,如果不能同心结力,三城必震动。而您是吏民之望,如今回去向他们游说,一定可以成功!”程昱于是返回东阿,当时泛嶷已在范县,范县县令靳允经程昱鼓励,伏兵刺杀泛嶷。程昱又遣别骑占住仓亭津,陈宫军不能得渡。程昱至东阿时,东阿令枣祗已经率吏民拒城坚守。又有兖州从事薛悌与程昱协谋,终于守住三城,以待曹操。曹操归还,执程昱之手道:“若非程卿之力,吾无所归矣。”
于是表程昱为东平相,屯于范县。
后来曹操与吕布在濮阳交战,数度失利。又有蝗祸,于是双方引兵暂去。袁绍于是使人游说曹操连和。希望曹操能迁居于邺城。当时曹操眼见兖州新失,军粮又将尽,计议之下正想答应袁绍要求。程昱见事,向曹操言道:“窃闻将军想遣居迁邺,与袁绍连和,有这样的事吗?”。曹操说:“是的。”程昱劝谏:“程昱认为将军您只是一时临事而惧,否则又怎会如此不深思熟虑?袁绍据有燕、赵之地,怀并吞天下之心,可是其智不能济其事。将军自以为能在他底下做事吗?将军您有龙虎之威,可以做韩信、彭越他们这样臣服于他人的事吗?如今兖州虽残,尚有三城可守。能战之士。不下万人。以将军之神武,与文若、昱等众,并收城池士兵而加以运用,则霸王之业可以成就了。愿将军能深深考虑一下!”曹操才放弃连和袁绍的想法。
汉献帝定都许县后,以程昱为尚书。其时兖州尚未绥抚停当,于是又以程昱为东中郎将,领济阴太守,都督兖州事。
程昱在曹操身边多年,一直深受信任,这一次曹操令他去蜀中,也说明曹操十分看重刘璋的态度,程昱领命之后,立即带一队人马前往蜀中去了。
曹操于是在襄樊招募军士,收集粮草,打制兵器,督造弓箭、舰船,随时准备南下攻江陵等地。
……………………………………………………………………………………………………………………………………………………………………
却说鲁肃,程昱二人一同抵达成都,此时刘璋军内却是一片哗然,他们方知荆州早已换了主人,刘荆州也已经完蛋。
这对整个益州集团不啻于是极大的威胁,当年刘荆州在荆州,正好成了益州东面的屏障,双方结好,都无外扩的打算,因此能够相安无事,而整个益州最大的敌人也只有北面的张鲁而已。现在曹操占了襄樊、孙策占了荆南,等于是在益州的门户之外又多了两只虎狼,众人的心情可想而知。…。
刘璋此时也急了,连忙召众人来问计,现在曹操、孙策都派出了使者,摆在刘璋面前的问题是到底与谁交好的问题。
刘璋乃是江夏竟陵人。其父刘焉,东汉末任益州刺史,刘焉死后,刘璋继领益州。他性宽乐而无威略,仅知保境,没有远略。
献帝迁长安。以为奉车都尉,奉使谕蜀,留不遗。兴平元年,刘璋承袭刘焉为监军使者、振武将军,领益州牧。刘璋在天下以暗弱闻名,受人嘲笑,其实并非如此。
刘璋乃是西川之主。跟各地的“草头王”一样,他实打实也是一方诸侯,甚至根基比大多数人都要高的多。他的父亲刘焉乃是汉鲁恭王之后裔,在后汉末年时期也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早年在朝廷身居高位,可突然之间又在权利的中心销声匿迹,跑到边远的益州做起了州牧;朝廷在全力剿灭早期道教分支---太平道组织的黄巾起义,他却和道教的另外一个分支---五斗米道的首领张鲁和平共处,还私自给了张鲁一个督义司马的官做;诸侯混战打的是热火朝天,他又躲在一边无声无息,静观其变;别人都在为争夺皇帝而勾心斗角,他反其道而行之,不但断绝了与朝廷的联系,还做了千余辆皇帝使用规格的舆车;在有人弹劾他“阴图异计”的时候,他又和马腾上演了一出亲王剧。可谓是老谋深算,也正是因为他,打下了益州集团的基础。
刘焉是东汉皇族。年轻的时候在州郡为官,后来因为自己的皇家宗室的背景,被拜为中郎这样职位不高但身份特殊的小官。後来虽然因为自己的老师祝恬去世而辞官,但不久便受司徒府徵召,先後担任过洛阳令、冀州刺史、南阳太守、宗正等官职,最後当上了九卿之首—太常这样的高官。
刘焉的仕途之路和东汉末年的另外一位皇族後裔刘虞的经历差不多,从基层开始做起,一步一步成为朝廷重臣。虽然不见刘焉在担任这些官职时的表现和评价,但从后来他那个著名的设立州伯(即州牧)的建议之中,我们还是可以找到一点蛛丝马迹的。当时刘焉上书给灵帝建议:“刺史、太守,货赂为官,割剥百姓,以致离叛。可选清名重臣以为牧伯,镇安方夏。”所谓“清名重臣”是指以清廉闻名而身据要职的中央政府官员,在上书的时候就想做交州牧,可以体现出刘焉对自己所指的“清名重臣”还是很有自信的,基本上可以推断出刘焉在此之前的表现还是不错的,还是具有一定能力的。
其实设立州牧的方式并不是刘焉首创,在西汉、东汉都是有先例的。而后黄巾起义被镇压后,随著地方割据势力的迅速发展,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受到严重削弱,在这种情况下,刘焉这个建议提的也正是时候,对於加强集权、巩固统治都有好处。
那个时候的刘焉只想做一个交州牧,恐怕也是目睹了乱象,打起了避世的念头,另一方面,恐怕也是出于公心。
试想一下:放着好好的九卿之首—太常不做,非要到交州这个穷山恶水去“欲避世难”,这实际上就是自我放逐,就算如此,他就会选择一个比较富裕而且自己比较熟悉的地区做州牧,也不用厚著脸皮去求皇上答应去交州这个地方了,这样做是要有相当的政治勇气的。结果没想到汉灵帝还就不同意,如果不是益州刺史郤俭“赋敛烦扰,谣言远闻”激起农民起义,朝廷决定派人替换,刘焉还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呢。应当说此时的刘焉还是没有什么野心的。也许就象另外的两个皇族後裔刘虞、刘表的做法一样,造福一方,做点实事,也算是为家族做贡献,无可厚非。他的政治野心应该是在益州才逐渐产生的。…。
经过一番活动,灵帝终於任命刘焉为监军使者,领益州牧,封阳城侯。临行前灵帝还特别召见了刘焉。汉灵帝说:“宣示方略,加以赏赐,敕焉为益州刺史:‘前刺史刘隽、郤俭皆贪残放滥,取受狼籍,元元无聊,呼嗟充野,焉到便收摄行法,以示万姓,勿令漏露,使痈疽决溃,为国生梗’”。以此看来看,灵帝对刘焉是比较重视的,同时也说明了益州形势的严峻。
刘焉得到任命後不久便离开洛阳前往益州。刘焉去益州并不象他的另外一个亲戚刘表一样单枪匹马闯荆州,而是做了充分的准备,他带上了一套自己的班底和人马。正当刘焉踌躇满志,率领这一班部下赶往益州的路上,却又因为道路不通,只能暂时留在荆州东界。等到刘焉历尽艰辛到达益州时,益州的形势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由于当时的益州刺史郤俭贪婪残暴,激起了以马相、赵抵为首的农民起义,马相自称黄巾,迅速攻占广汉郡下属的绵竹县,并杀死县令李升,进而进攻雒县,把激起民变的益州刺史郤俭也杀了。起义军 一时间声势浩大,巴郡的‘板楯蛮人’也参加起义,马相自称为帝,起义军发展到十余万人,不久又攻陷巴郡,击杀太守赵部。起义军的迅猛发展,引起益州豪强地主势力的恐慌,以益州从事贾龙为首的官僚地主武装纠集人马进行镇压,在几天之内就把起义军打败。等到刘焉到达时,贾龙选派吏卒前往迎接。
原本刘焉还打算一到益州就有一番血战,不曾想天上掉下来一个大馅饼,顺手拣了一个大便宜。於是,刘焉把州治定在绵竹,一方面奖赏平叛有功的贾龙等地方官僚、地主势力,并任命贾龙为校尉;另一方面,采用了宽大仁厚的政策进行统治,安抚接纳离散叛乱的民众,只不过当时摆在刘焉面前有三大难题急待解决,他未必转变的有那么快。
首先是内部各大势力的协调。前面提到,在平定益州马相起义立有大功的贾龙等人,代表了益州一部分豪强地主的利益。而刘焉从洛阳带来的董扶、赵韪等人也是益州人,刘焉又接收了几万南阳、三辅民众。如何平衡这几大势力的关系是刘焉急需处理的问题。
于是在灵帝初平二年,刘焉发动突然袭击,找了个借口杀掉了贾龙势力中的王咸、李权等十余人,逼的贾龙等益州豪强起兵对抗,引起益州局势的再度动荡。不过,显然这次以贾龙、犍为太守任岐为首的一派势力很微弱,根本不是早有准备而且已经做好精心布置的刘焉的对手。虽然这时的董卓也在暗中支持贾龙等人,但此时的刘焉已经是羽翼丰满,刘焉还特意“出青羌与战”,连外族的力量都动用上了。很快,贾龙、任岐兵败被杀,刘焉得以解决了内部问题。不过他做的不够彻底,留下了很多隐患。
第二个问题是周边势力关系的处理。益州道路崎岖,刘焉基本上不用担心来自其他地区各大势力的威胁。唯一让刘焉不放心的是汉中的张鲁。张鲁,和黄巾起义的张角一样,同属中国早期道教的领袖,只不过是不同分支,叫做五斗米道,又称天师道,其宗教性质和张角的太平道基本相似。黄巾起义爆发的时候,五斗米道的第二代领袖张衡也在汉中率众起义,与黄巾起义遥相呼应,被东汉政权称之为“米贼”,同属於朝廷征剿之列。…。
作为益州牧,刘焉自然有责任和义务去协助打击五斗米道的第三代领袖张鲁及其势力,但是刘焉却采取了与众不同的做法,并没有派兵镇压,反而私自给了张鲁一个督义司马的官做,暗中进行勾结,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原因是张鲁的母亲看上去年轻而又漂亮,又经常往刘焉家里跑,所以刘焉才会有如此举动。这其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恐怕就是刘璋也是不清不楚。
第三个问题是同朝廷关系的处理。刘焉利用张鲁控制汉中以后,便让张鲁“断绝谷阁,杀害汉使”,切断了同东汉朝廷联系的通道。同时,刘焉还假惺惺地上书朝廷“米贼断道,不得复通”,卖了一回乖。不过,後来他在益州“造作乘舆车具千余乘”的事情还是传到了荆州牧刘表的耳朵里,刘表马上上书告状,说刘焉“有似子夏在西河疑圣人之论”,刘焉就象当年孔子的弟子子夏在西河教书时一样,被人当作圣人孔子了,实际上就是指刘焉图谋不轨。当时的献帝接到刘表的上书後,立刻派刘焉的儿子刘璋前往益州规劝,刘焉一见儿子的到来,乾脆就把刘璋留在了益州,不再回长安复命。这样一来,刘焉虽然被皇帝给教训了一顿,但远在长安的儿子却回来了一个,也算是有得有失。
尽管刘焉在益州“阴图异计”,但是东汉朝廷拿他也没有办法。董卓专权时期,董卓曾经数次“徵发,刘焉皆不至”,气的董卓抓了他的三个儿子进了监狱,最后也没敢把刘焉的儿子怎么样。
经过几年的奋斗,刘焉已经完全控制了益州,山高皇帝远,谁也奈何不了他了。之后又将位置传给了刘璋,刘璋算是捡了个便宜,本来他是幼子,按道理是没有继承的权利的,只不过刘焉入蜀时将三个儿子都留在长安,自己跑到益州做起了土皇帝,因此朝廷只能将这三个儿子做了质子,后来刘表去告状,朝廷没有办法,只能放刘璋去规劝自己的父亲,结果刘璋便留在了益州,自然而然的做了接替人。
。
。
曹操依言,于是便命夏侯敦引五千骑兵。飞快往江陵去,待夏侯敦正好抵达江陵,周瑜已至,站在城楼上笑道:“江陵已为吾取,叫曹贼亲自来取若何?”
夏侯敦大怒,在城下溺战,只是城上江东军并不迎战,夏侯敦要攻城,众将纷纷劝止道:“将军,我军乃是骑兵,又无攻城器械,远来疲惫,如何能攻城,不若暂避,请主公决断。”
夏侯敦只好引着五千骑兵而去。
此后,孙策截断水路,又取荆南四郡,周瑜对孙策道:“曹军必不愿甘休,若此时南下,江陵难保,不如派一使者前去蜀中。与刘璋结好?”
孙策的军马其实并不多,如今一下子占了半个荆州,急需要消化时间,因此派鲁肃去成都,与刘璋交好。
却说曹操知道江东军占了江陵、荆南,不由苦笑,整个荆州人口最多的便是襄樊,其次是江陵,再其次便是宛城各地,荆南人口最少,但是自己千般算计,不成想竟便宜了孙策,哪里还忍得住这口气,乃召别驾程昱道:“仲德,吾欲南下攻孙策,以解心头之恨,只是怕刘璋出川,你可为使者,前去蜀中结好刘璋吗?”。
曹操亦是个聪明人,心知此时荆州之争尚有一处势力在虎视眈眈,若是孙策结好刘璋,双方相互呼应,曹操南下,也恐后方着火,因此,稳住刘璋才是正道。
程昱乃是东阿人,在黄巾起事时。东阿县县丞王度起而应之,更烧掉县中的仓库。县令逾城逃走,吏民负老携幼向东逃到渠丘山。此时尚在故乡的程昱命人去侦视王度,发现王度等人得空城不能固守,于是出城西五六里外止屯。程昱于是向县中大户薛房等人说:“如今王度等得到城郭也不能屯居,其势可以测知。他不过想趁机虏掠财物,并没有坚甲利兵以盈攻守之志。我们为何不相继回城守之?而且城高郭厚,又多谷米,如今若果还城找寻县令,共同坚守,王度必不能久待下去,那时向他攻击,王度便可破了。”
薛房等以为然。吏民却不肯相从,程昱只得无奈地说:“愚民不可共计大事。”于是密遣数骑在东山上高举旗幡,令薛房等人望见,然后大呼“贼兵已经攻至!”,便下山取城,吏民见势便跟随同去,终于找到县令,一共守城。后来王度等人来攻城,不能攻破。正欲退走。此时程昱率吏民开城门追击,王度败走。东阿由此得全。
程昱自此声名鹊起,兖州刺史刘岱辟召程昱为用,程昱不应命出任。当时刘岱与袁绍、公孙瓒和亲,袁绍令妻子居于刘岱处,公孙瓒亦遣从事范方带兵助刘岱守地。后来袁绍与公孙瓒不和。公孙瓒击破袁绍军,于是遣使向刘岱说要收取袁绍的妻子,令刘岱遣上,并与袁绍绝交。公孙瓒又向范方下令:“若刘岱不遣上袁绍家小,便领兵回来。待我定了袁绍,就攻打刘岱。”刘岱连日不能决议,别驾王彧向刘岱说:“程昱有谋略,能断大事。”
刘岱于是召见程昱问计,程昱说:“如果放弃袁绍这个近援而求于公孙瓒为远助,这等于求人于越地以拯救受溺的儿童一样。而且,公孙瓒亦非袁绍之敌,如今虽稍胜袁绍军队,但最终必为袁绍所擒。如果取其一朝一夕之势而不思虑长远的计划,将军您必败无疑。”…。
刘岱听从其计。于是范方领其兵归去,兵尚未至而公孙瓒已大为袁绍所破。刘岱表奏程昱为骑都尉,程昱却以身疾请辞。
后来刘岱为黄巾所杀。曹操兵临兖州,辟召程昱,程昱一口答应。程昱将行之时,他的乡人十分疑惑,说他:“怎么你前后的行为相背如此?!”程昱却只笑而不应。程昱初至之时,曹操便跟他谈论大事,十分高兴,以程昱为寿张令。曹操征徐州时,令程昱与荀彧留守鄄城。那时张邈等军作叛。迎吕布入兖,四周郡县响应,唯有鄄城、范县、东阿不动。有吕布军的降兵,指陈宫欲带兵取东阿,又使泛嶷取范县,吏民皆十分恐惧。荀彧谓程昱道:“如今兖州作反,唯有此三城得以保全。陈宫等以重兵临城,如果不能同心结力,三城必震动。而您是吏民之望,如今回去向他们游说,一定可以成功!”程昱于是返回东阿,当时泛嶷已在范县,范县县令靳允经程昱鼓励,伏兵刺杀泛嶷。程昱又遣别骑占住仓亭津,陈宫军不能得渡。程昱至东阿时,东阿令枣祗已经率吏民拒城坚守。又有兖州从事薛悌与程昱协谋,终于守住三城,以待曹操。曹操归还,执程昱之手道:“若非程卿之力,吾无所归矣。”
于是表程昱为东平相,屯于范县。
后来曹操与吕布在濮阳交战,数度失利。又有蝗祸,于是双方引兵暂去。袁绍于是使人游说曹操连和。希望曹操能迁居于邺城。当时曹操眼见兖州新失,军粮又将尽,计议之下正想答应袁绍要求。程昱见事,向曹操言道:“窃闻将军想遣居迁邺,与袁绍连和,有这样的事吗?”。曹操说:“是的。”程昱劝谏:“程昱认为将军您只是一时临事而惧,否则又怎会如此不深思熟虑?袁绍据有燕、赵之地,怀并吞天下之心,可是其智不能济其事。将军自以为能在他底下做事吗?将军您有龙虎之威,可以做韩信、彭越他们这样臣服于他人的事吗?如今兖州虽残,尚有三城可守。能战之士。不下万人。以将军之神武,与文若、昱等众,并收城池士兵而加以运用,则霸王之业可以成就了。愿将军能深深考虑一下!”曹操才放弃连和袁绍的想法。
汉献帝定都许县后,以程昱为尚书。其时兖州尚未绥抚停当,于是又以程昱为东中郎将,领济阴太守,都督兖州事。
程昱在曹操身边多年,一直深受信任,这一次曹操令他去蜀中,也说明曹操十分看重刘璋的态度,程昱领命之后,立即带一队人马前往蜀中去了。
曹操于是在襄樊招募军士,收集粮草,打制兵器,督造弓箭、舰船,随时准备南下攻江陵等地。
……………………………………………………………………………………………………………………………………………………………………
却说鲁肃,程昱二人一同抵达成都,此时刘璋军内却是一片哗然,他们方知荆州早已换了主人,刘荆州也已经完蛋。
这对整个益州集团不啻于是极大的威胁,当年刘荆州在荆州,正好成了益州东面的屏障,双方结好,都无外扩的打算,因此能够相安无事,而整个益州最大的敌人也只有北面的张鲁而已。现在曹操占了襄樊、孙策占了荆南,等于是在益州的门户之外又多了两只虎狼,众人的心情可想而知。…。
刘璋此时也急了,连忙召众人来问计,现在曹操、孙策都派出了使者,摆在刘璋面前的问题是到底与谁交好的问题。
刘璋乃是江夏竟陵人。其父刘焉,东汉末任益州刺史,刘焉死后,刘璋继领益州。他性宽乐而无威略,仅知保境,没有远略。
献帝迁长安。以为奉车都尉,奉使谕蜀,留不遗。兴平元年,刘璋承袭刘焉为监军使者、振武将军,领益州牧。刘璋在天下以暗弱闻名,受人嘲笑,其实并非如此。
刘璋乃是西川之主。跟各地的“草头王”一样,他实打实也是一方诸侯,甚至根基比大多数人都要高的多。他的父亲刘焉乃是汉鲁恭王之后裔,在后汉末年时期也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早年在朝廷身居高位,可突然之间又在权利的中心销声匿迹,跑到边远的益州做起了州牧;朝廷在全力剿灭早期道教分支---太平道组织的黄巾起义,他却和道教的另外一个分支---五斗米道的首领张鲁和平共处,还私自给了张鲁一个督义司马的官做;诸侯混战打的是热火朝天,他又躲在一边无声无息,静观其变;别人都在为争夺皇帝而勾心斗角,他反其道而行之,不但断绝了与朝廷的联系,还做了千余辆皇帝使用规格的舆车;在有人弹劾他“阴图异计”的时候,他又和马腾上演了一出亲王剧。可谓是老谋深算,也正是因为他,打下了益州集团的基础。
刘焉是东汉皇族。年轻的时候在州郡为官,后来因为自己的皇家宗室的背景,被拜为中郎这样职位不高但身份特殊的小官。後来虽然因为自己的老师祝恬去世而辞官,但不久便受司徒府徵召,先後担任过洛阳令、冀州刺史、南阳太守、宗正等官职,最後当上了九卿之首—太常这样的高官。
刘焉的仕途之路和东汉末年的另外一位皇族後裔刘虞的经历差不多,从基层开始做起,一步一步成为朝廷重臣。虽然不见刘焉在担任这些官职时的表现和评价,但从后来他那个著名的设立州伯(即州牧)的建议之中,我们还是可以找到一点蛛丝马迹的。当时刘焉上书给灵帝建议:“刺史、太守,货赂为官,割剥百姓,以致离叛。可选清名重臣以为牧伯,镇安方夏。”所谓“清名重臣”是指以清廉闻名而身据要职的中央政府官员,在上书的时候就想做交州牧,可以体现出刘焉对自己所指的“清名重臣”还是很有自信的,基本上可以推断出刘焉在此之前的表现还是不错的,还是具有一定能力的。
其实设立州牧的方式并不是刘焉首创,在西汉、东汉都是有先例的。而后黄巾起义被镇压后,随著地方割据势力的迅速发展,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受到严重削弱,在这种情况下,刘焉这个建议提的也正是时候,对於加强集权、巩固统治都有好处。
那个时候的刘焉只想做一个交州牧,恐怕也是目睹了乱象,打起了避世的念头,另一方面,恐怕也是出于公心。
试想一下:放着好好的九卿之首—太常不做,非要到交州这个穷山恶水去“欲避世难”,这实际上就是自我放逐,就算如此,他就会选择一个比较富裕而且自己比较熟悉的地区做州牧,也不用厚著脸皮去求皇上答应去交州这个地方了,这样做是要有相当的政治勇气的。结果没想到汉灵帝还就不同意,如果不是益州刺史郤俭“赋敛烦扰,谣言远闻”激起农民起义,朝廷决定派人替换,刘焉还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呢。应当说此时的刘焉还是没有什么野心的。也许就象另外的两个皇族後裔刘虞、刘表的做法一样,造福一方,做点实事,也算是为家族做贡献,无可厚非。他的政治野心应该是在益州才逐渐产生的。…。
经过一番活动,灵帝终於任命刘焉为监军使者,领益州牧,封阳城侯。临行前灵帝还特别召见了刘焉。汉灵帝说:“宣示方略,加以赏赐,敕焉为益州刺史:‘前刺史刘隽、郤俭皆贪残放滥,取受狼籍,元元无聊,呼嗟充野,焉到便收摄行法,以示万姓,勿令漏露,使痈疽决溃,为国生梗’”。以此看来看,灵帝对刘焉是比较重视的,同时也说明了益州形势的严峻。
刘焉得到任命後不久便离开洛阳前往益州。刘焉去益州并不象他的另外一个亲戚刘表一样单枪匹马闯荆州,而是做了充分的准备,他带上了一套自己的班底和人马。正当刘焉踌躇满志,率领这一班部下赶往益州的路上,却又因为道路不通,只能暂时留在荆州东界。等到刘焉历尽艰辛到达益州时,益州的形势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由于当时的益州刺史郤俭贪婪残暴,激起了以马相、赵抵为首的农民起义,马相自称黄巾,迅速攻占广汉郡下属的绵竹县,并杀死县令李升,进而进攻雒县,把激起民变的益州刺史郤俭也杀了。起义军 一时间声势浩大,巴郡的‘板楯蛮人’也参加起义,马相自称为帝,起义军发展到十余万人,不久又攻陷巴郡,击杀太守赵部。起义军的迅猛发展,引起益州豪强地主势力的恐慌,以益州从事贾龙为首的官僚地主武装纠集人马进行镇压,在几天之内就把起义军打败。等到刘焉到达时,贾龙选派吏卒前往迎接。
原本刘焉还打算一到益州就有一番血战,不曾想天上掉下来一个大馅饼,顺手拣了一个大便宜。於是,刘焉把州治定在绵竹,一方面奖赏平叛有功的贾龙等地方官僚、地主势力,并任命贾龙为校尉;另一方面,采用了宽大仁厚的政策进行统治,安抚接纳离散叛乱的民众,只不过当时摆在刘焉面前有三大难题急待解决,他未必转变的有那么快。
首先是内部各大势力的协调。前面提到,在平定益州马相起义立有大功的贾龙等人,代表了益州一部分豪强地主的利益。而刘焉从洛阳带来的董扶、赵韪等人也是益州人,刘焉又接收了几万南阳、三辅民众。如何平衡这几大势力的关系是刘焉急需处理的问题。
于是在灵帝初平二年,刘焉发动突然袭击,找了个借口杀掉了贾龙势力中的王咸、李权等十余人,逼的贾龙等益州豪强起兵对抗,引起益州局势的再度动荡。不过,显然这次以贾龙、犍为太守任岐为首的一派势力很微弱,根本不是早有准备而且已经做好精心布置的刘焉的对手。虽然这时的董卓也在暗中支持贾龙等人,但此时的刘焉已经是羽翼丰满,刘焉还特意“出青羌与战”,连外族的力量都动用上了。很快,贾龙、任岐兵败被杀,刘焉得以解决了内部问题。不过他做的不够彻底,留下了很多隐患。
第二个问题是周边势力关系的处理。益州道路崎岖,刘焉基本上不用担心来自其他地区各大势力的威胁。唯一让刘焉不放心的是汉中的张鲁。张鲁,和黄巾起义的张角一样,同属中国早期道教的领袖,只不过是不同分支,叫做五斗米道,又称天师道,其宗教性质和张角的太平道基本相似。黄巾起义爆发的时候,五斗米道的第二代领袖张衡也在汉中率众起义,与黄巾起义遥相呼应,被东汉政权称之为“米贼”,同属於朝廷征剿之列。…。
作为益州牧,刘焉自然有责任和义务去协助打击五斗米道的第三代领袖张鲁及其势力,但是刘焉却采取了与众不同的做法,并没有派兵镇压,反而私自给了张鲁一个督义司马的官做,暗中进行勾结,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原因是张鲁的母亲看上去年轻而又漂亮,又经常往刘焉家里跑,所以刘焉才会有如此举动。这其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恐怕就是刘璋也是不清不楚。
第三个问题是同朝廷关系的处理。刘焉利用张鲁控制汉中以后,便让张鲁“断绝谷阁,杀害汉使”,切断了同东汉朝廷联系的通道。同时,刘焉还假惺惺地上书朝廷“米贼断道,不得复通”,卖了一回乖。不过,後来他在益州“造作乘舆车具千余乘”的事情还是传到了荆州牧刘表的耳朵里,刘表马上上书告状,说刘焉“有似子夏在西河疑圣人之论”,刘焉就象当年孔子的弟子子夏在西河教书时一样,被人当作圣人孔子了,实际上就是指刘焉图谋不轨。当时的献帝接到刘表的上书後,立刻派刘焉的儿子刘璋前往益州规劝,刘焉一见儿子的到来,乾脆就把刘璋留在了益州,不再回长安复命。这样一来,刘焉虽然被皇帝给教训了一顿,但远在长安的儿子却回来了一个,也算是有得有失。
尽管刘焉在益州“阴图异计”,但是东汉朝廷拿他也没有办法。董卓专权时期,董卓曾经数次“徵发,刘焉皆不至”,气的董卓抓了他的三个儿子进了监狱,最后也没敢把刘焉的儿子怎么样。
经过几年的奋斗,刘焉已经完全控制了益州,山高皇帝远,谁也奈何不了他了。之后又将位置传给了刘璋,刘璋算是捡了个便宜,本来他是幼子,按道理是没有继承的权利的,只不过刘焉入蜀时将三个儿子都留在长安,自己跑到益州做起了土皇帝,因此朝廷只能将这三个儿子做了质子,后来刘表去告状,朝廷没有办法,只能放刘璋去规劝自己的父亲,结果刘璋便留在了益州,自然而然的做了接替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