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 秦汉外史 > 第十二章 玉乃石中宝

第十二章 玉乃石中宝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恋上你看书网 www.630shu.cc,最快更新秦汉外史最新章节!

    屈东伸手一把搂住石小小,吃起窝头来。

    石小小温顺的依偎着,张着小口,拿着另外一只窝头,和屈东一起开吃。她举起一只袖子遮着嘴角,不让自己的吃相显露出来,倒让屈东有些讶异,这可不是一般村姑能有的家教。

    两个人边吃边聊天,咯咯的笑着。

    “东哥哥,这石头感觉不太冷,真奇怪。”

    屈东也感觉屁股下坐着的这块石头有些奇怪,用手摸来摸去,也不知道为什么。

    “有好多奇怪的花纹哦,这石头,哈哈,好怪。”石小小在石头上跳了下来,嘻嘻哈哈的说着。

    屈东站起来,蹲着身子,两手扶着石头,左右观察起来。石小小见状,也跟着蹲下,不明屈东这是在作甚。

    “怪了,以前竟然没有发现……”屈东自言自语,眉头一会紧锁一会舒展,目光未曾离开过这石头。

    小姑娘石小小看不懂,目光却是拼命的往石头里瞅,“东哥哥,哪里怪了?”

    石头表面粗糙,坑坑洼洼,如若细查,可以看到其上有一片绿豆皮颜se的斑点。正是因为这片绿点引起了屈东的注意,这样的石头非常特殊。

    “小小,去喊三个大人过来,带点麻绳,我们把这石头背回家里去。”屈东表情严肃认真,对石小小吩咐道。

    石小小看屈东神se,知道是正事,跑去找人了。

    屈东仍旧是围着石头观察,甚至把石头推倒,仔细的查看石头的底部纹路。

    过了一会,石小小带着三个中年模样的人回来,屈东指挥着三人用麻绳把石头绑起来,一起抬到了山寨里。又找来一个石匠,吩咐着,“这石块,你要从外面一层层慢慢刻开,特别不能急,下手要轻,不要坏了石块内部。”

    石匠照做,屈东扶过被刻掉一层石屑的石头细细观察,眉毛收紧,而后微微点了点头,于是又在石头上比划了一番,告诉石匠石刻的厚度。

    石匠每下完一次刻刀,屈东都要石匠停一会儿,歇息好了,才让下第二刀。

    如此反复十多次,原本的石块已经完全变换了模样,形成了一个约莫一尺大小的鹅卵石形状,而且其通体碧绿,上面还有斑驳的花纹。

    “这是?”几人揉了揉眼睛,尤其是那石匠更是目瞪口呆说不出话来。

    “璞玉?”石匠晃了晃脑袋,又用手摸着碧绿的卵石。

    屈东终于松口气,心中暗道自己猜测的果然没错。

    碧绿se的璞玉安静的躺着,所谓璞玉只能说是一种可能含有玉的石头,到底璞玉内有无玉,只有切开可知。

    历史上最著名的赌石是“和氏璧”,当时卞和发现一块璞玉,先后拿出来献给楚国的二位国君,国君以为受骗而先后砍去了他的左右腿。

    卞和无腿走不了,他抱着璞玉在楚山上哭了三天三夜。后来楚文王知道了,他派人拿来璞玉并请玉工剖开它,结果得到了一块特级宝玉。

    这块玉石被命名为“和氏璧”,后来被赵惠王所拥有,秦昭王答应用十五座城池来换这块玉石,最后到了秦皇统一全国,更是用来做了皇帝玉玺。

    屈东想了许多,心中难免有些激动,同时还带有一丝忐忑或者期待,有句古话“神仙难断寸玉”,这碧绿se的璞玉其内有没有玉石,他心中也无底。

    见到周围几人面se古怪又含紧张的望向自己,屈东故作镇定,道,“正是璞玉。”

    屈东让石匠继续刻,彻底把玉切出来。随着一层层的切割,最后竟是一块质地不错的碧玉,有饭碗大小。

    这让屈东不由得感叹所谓时运,自己在21世纪的地球时,买多少彩票都没见到中个几百万,到这里,随便坐块石头都能坐出玉来。屈东看着这块玉,心里也是百般滋味。

    可叹昔时秦昭王用十五座城池换和氏璧,可惜现在的秦王却是个英明之主,再难有此等美事。

    也只有达官贵人才会欣赏和佩戴玉石,风雅之物不是普通人家可以享受的。能吃饱、能活下去、能睡的香,这才是老百姓的追求。

    “这块玉石就放在家里,让岳丈大人暂时保管,目前还无需要,卖掉又恐惹来祸端,先收着吧。大家嘴巴都要严谨,注意保密。”

    屈东看周围几人倒也神态安稳,心里也是一安。也难怪,平ri里只知道种田的老百姓怎会去关心玉石?对他们来讲,玉石还不如粮食来得可靠。

    石九点点头,把玉石收了起来。待几人各自回家后,石九和屈东边喝酒边聊,屈东向石九详细的解说了水泥窑的建造,还有修建简易堡垒和围墙的计划,讨论到深夜才各自睡去。

    第二天一早,石九就带着五十多个山民组成庞大的商队下山去了当涂县城。

    其实离着最近的是当涂县,但是县城小,会稽郡城相当与省会城市,要大得多,货物好销售些。不过当涂县石九他们山寨以前常去,要熟悉些,会稽郡太大,一旦出事,也麻烦不好处理,特别现在正式关键时期。

    屈东给他的任务就是大量出售瓷器,少量出售小铜条,找地主尽量多的收购粮食、麻布、盐,看情况再招收点流民。

    屈东自己则组织人建造烧水泥的窑,因为已经有不少建造窑的经念,这次速度很快。

    在石九带回好几十吨小麦和高粱、上百匹麻布、几百石盐、以及近五百的流民,水泥窑已经建造好,并且成功烧出了第一窑水泥。

    屈东马上安排流民食宿衣物,并组织流民建造砖瓦房子和修建堡垒城墙,让流民自己做工赚取粮食。

    而在流民中,还惊喜的发现了一个出身寒民的儒家子弟。

    这可不是以前那个稍微识点字的王文,这是真正有学问的读书人,是孔子的徒孙的徒孙,正宗的儒家子第啊,学的是楚孔一系,这个楚孔在后世是灭绝了的,后世所见到的都是齐孔学派。

    被屈东聘请为教书先生,和王文,一起负责所有孩子的读书。

    教室早有让人建造好了的,就是三间屋子。都是红砖砌的,上面架上粗大的木梁,盖上烧的青瓦,窗户用支架支起,上面蒙上麻布,已现在来看,很是简陋,可是在这时,却是非常豪华了。而且屈东还让人在教室屋檐下放了一个水泥浇铸的孔子石像,让人凭空感觉多出几分神圣气息。

    因为是新来的老师,屈东也经常过来帮忙照看些,这个老师可是一个有点身份的,估计相当与以后的秀才……

    屈东出了屋子,正看到新到流民中那群年纪大小不等,衣衫破烂脏乱的小孩,挤在屋子前的空地里扭来打去,很有点后世乡村小学的味道。

    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穿着身洗得发白的儒衫,依在门边,呆呆地盯着这些泥猴似的小孩,一脸不知道是苦水还是汗水的扭拧。

    眼见这教书先生已经有了内伤的迹象,屈东觉得自己不能再袖手旁观。教学内容是屈东写的新三字经,还有加减乘除法口诀,但是屈东想加点思想政治课程,却是不知道怎么写为好。屈东却想从形式上作点突破,而看先生那样子,就知道恐怕也是难以提出些什么好的建议。

    屈东一边走着,一边抓住了两个绕着他玩老鹰捉小鸡的小捣蛋,将他们随手一甩,那儒衫青年哎哟一声,隔着七八米远就在伸手,似乎想接住这俩七八岁的小孩,生怕他们摔坏了,却不料两个小子就跟猴儿似的,在那转了个圈,接着就蹦了起来,哈哈直乐。

    “穷苦孩子,皮糙肉紧,你用戒尺打他们,可得加上三分力才行。”屈东闲随地说着。

    “屈寨主此言差矣,戒尺笞肉,非为呼痛之声,乃是要学生凛心谨记……”

    熊俭张嘴就开始跑酸,屈东不得不赶紧挥手喊停。<人,因为战乱,不得不跑到吴县寄居。石九也是在一家店铺买卖时遇到他在抵押物品换钱,随口说了句,因着饥饿难耐,这才跟了过来。

    到底熊俭家中是犯了什么事,能让一个秀才离乡背井,屈东并没多问,犯再大的事能大得过自己这楚国残余。看这熊俭的xing子,也是捏死了都难放个响屁的主。反正他找的是教小孩认字写字的先生,又不是找幕友师爷,没那么多挑剔,这熊俭还是个儒家子弟,更好。

    屈东觉得以后的教学肯定是儒家,孟子,还有兵家和法家,农家,商学,墨家,这七家为主,但是目前,只需要学些启蒙就行。

    而儒家弟子对启蒙学文识字肯定是很好的,没见后世的书生都是这个样子啊。

    想着,就带着熊俭进了教室。

    本来自己都是西里糊涂的跟着商队进的山来的,却是没想到事情这么顺利,而且是正经的山民山寨,不是山里的土匪人家,熊俭对此很是感激。

    能够修建这样漂亮的房子来做教室,而且有这多的小孩子来学习,熊俭觉得是最幸福的事啊。

本站推荐:续南明福晋有喜:爷,求不约魅王宠妻:鬼医纨绔妃锦绣清宫:四爷的心尖宠妃大宋小郎中西隋帝国绝色狂妃:鬼王的神医宠妃恶魔少爷别吻我誓要休夫:邪王私宠小萌妃农女当家:捡个将军来种田

秦汉外史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恋上你看书网只为原作者南方山神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南方山神并收藏秦汉外史最新章节